close

獨立的真義不是甚麼都自己來不讓別人幫忙,而是當沒有人可以幫忙時也不會徬徨,能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。
獨處的真義不是自己一個人不與其他人為伍,而是給自己與「自己」相處的時間,從而檢視,認識,了解,重視自己。
因此:每個人都應該獨立,每個人都需要獨處。
所謂"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",若自己都不會為自己負責,若自己都不會尊重/重視自己,那又怎樣叫人儼然起敬?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獨立最大的敵人是懶惰,獨處最大的敵人是寂寞,因此只要戰勝此兩者,大概就能算是無敵了 (拇指)
懶惰是人類的原罪之一,最普遍的狀況是因為懶於運動,因此連維持身體健康這重要課題都拋諸腦後。
我很慶幸最近我與懶惰對戰已有小勝,更進一步的問題就是”獨處”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說到獨處,會想起初中時的聖經課(或者稱為生活課較好)上牧師說:獨處和孤獨是不同的。
當時腦袋處於99%新鮮狀態,所以未有細想。現在總算能明白有甚麼分別。
人孤獨時會覺得寂寞,不過寂寞未必一定來自孤獨。
何以會覺得孤獨?似乎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在心/腦袋裡。
在腦袋裡的東西,可以是電影,電視劇,伴侶,配偶,外遇,食物,飲料,股票,礸石,黃金,朋友,某人的一句話,可笑的新聞報導,路旁的一坨狗屎,剛伏到你衣服上的飛蛾,海底的巨大八爪魚,當你起床時急急散開的呵欠星人,當你睏的時候坐在你眼皮上的zz星人etc...
說到這裡,如果腦海裡有這些東西,人還會覺得孤獨,寂寞嗎??
不過,我要坦白:這不是我想出來的,而是得一位 神指點(感謝神)。(注:此神不同彼神,請勿對號入座)
然而,這是正確的。這是關乎是否能在自己的裡面發展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。
或者那世界裡有機器人,有會騎機車的鼻涕蟲阿姨,有粉紅色帶金粉皮膚的章魚叔叔,那也不是重點,只要那是個你能走進去,也能走出來的地方,那於你來說,就不會再有”孤獨”存在。
”寂寞”這兩字,在”我”字之後,或者能進得了常用字詞的十大(猜啦),但是誰能清楚說明甚麼叫”寂寞”??
因為沒跟別人在一起所以寂寞?因為跟一堆人一起卻無法溝通所以寂寞?寂寞的起因,似乎是源自溝通不良。
一個人無法對外或對內溝通,會產生寂寞,人類無法全然掌控外在環境,但如果能對內與自己溝通,那情況又會是怎樣?
自己的想法可以激發自己的思潮,自己的知識可以解答自己的問題,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各種行為中尋找到樂趣,自己可以在內在找到支持心靈的意義。
然而,與自己的溝通是否能夠取代對外的溝通?答案是不能。
只是,一個"不會因無法對外溝通而寂寞"的人,外在環境對其的影響也不會很大。
所以問題是:會不會被外在因素強烈影響內在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人類總是對在意的東西用心,所以也覺得自己用心的東西有趣,因此接觸此類事物也會覺得愉快。而如果是不在意的東西,那就不會用心,那覺得沒趣也很正常。
但如果只注意到在意的,願意用心的,覺得有趣的事物,無疑是將自己的視野狹窄化。
所以先於是否在意,感到有趣之前,就應該多用心,對在意的東西多用心是沒問題,但其實對不在意的東西也該用心。或者該說:對自己的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口中所說手中所作心中所想,都應該多用心,如此就斷絕了只被動地對外在作出反應的單一模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作為一種生物,不能單一地只由內在控制行為亦不能單一地向外在作出反應,對外在能迅速作出反應,又能健全內在自主行為,這才能算是正常的靈魂。
(只是老實說現在很多人類的靈魂都不太正常= =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水城 揚介 的頭像
    水城 揚介

    現在我只想做讓自己進步和更進步的事。

    水城 揚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